2006年9月16日 星期六

Joyeux Noel的戰爭反思

  第一次在電影基地院貼文,就是分享這部法國戰爭電影--Joyeux Noel(Merry Christmas)【聖誕快樂】之劇情,我找了這部片實在很久,終於在今午完成心願,欣賞了這部頗為感人的反戰電影。
  這部電影最有趣的地方,乃述說一個確實在戰場發生過的真人真事,即是兩方對峙中的軍官及士兵們“通敵”,也許是現代戰爭史上惟一的一次,而且也實在難於想像會發生這樣的事情,這部戲也被提名了今年度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電影。
  電影的第一幕,就是三位男孩,即德國、法國及英國的小孩在課室內講述痛恨敵人的表白(暗喻著人類從小就被教導出無理痛恨另個國家的不幸),而真正的不幸即是發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戰,英法聯盟與德國對陣,大家都帶著國恨上了戰場殺敵。
  什麼是“敵人”?我覺得是這部戲所挑起最重要的疑問,其實有很多人去當兵去打戰,是毫無意識或只有愛國情操,對敵人是完全陌生,也只知道上了戰場,就有人要殺你,你若不反擊,就會被殺,就這麼簡單而己。
  第一次世界大戰乃為戰爭史上最大慘劇之一,雖然它比第二次世戰所涉及的國家及人民沒這麼多,但其死傷及挑戰人類悲痛極限是不可比擬的,因為人類首次採用最先進的火器(如機關鎗及迫擊砲等),所以那種十八九世紀排排陣一起開鎗的打法已經完全淘汰,換來是一種挖戰壕,攻其每寸陣地的打法,處於久守及無情轟炸來折磨士兵們,厭戰之情緒比比皆是。
  這部戰爭的焦點不是落在戰場殘酷上,而是參戰的三個國家幾位主人翁的經歷,包括來自英國的蘇格蘭神父(當醫療員)及兩兄弟被派去與法國軍隊助陣,另位是已有厭戰情緒的法國中將、看來相當有趣的德國指揮官,以及自願參戰的男高音史賓及其妻子(女高音)安娜。
  電影的高潮,即是那件駭人及荒唐“通敵”事件其實是一個意外,因為兩軍對峙中是沒可能發生的,事情的開始是當女高音為了保全丈夫離開戰場,經過與德國將軍們週旋後,終於成功把丈夫帶回至後方,但是身為丈夫的卻希望在這一天聖誕節中,能夠回去前線為其戰友們高歌一曲,而女高音也只好無奈地跟著到了前線。
  在寧靜的聖誕夜中,蘇格蘭神父吹了一段風琴,而對面的德軍那方也響起了男高音的幽美歌聲,神父受感染下也一起配奏,與此同時那位男高音興起拿著一棵聖誕樹走出戰壕,到兩軍中間處無忌地高聲一唱,就這樣打破了兩方的隔膜,三軍的軍官皆走出來聚首,一起承諾在這個聖誕夜中,大家放下武器,一起安享佳節,這時士兵們也主動走出戰壕,互相贈送禮物及問候,其實當時大家的心態,是對著另一方軍隊的“好奇”,雖然大家仍有點戒備,但看來大家都想渡過一個安寧的聖誕夜才有這種示好的開端。
  當然,雙方都很明白,戰爭是不容許他們之間的“來往”,在夜深大家回去之後又開始處於備戰的狀態,但是到了早上,因為那位蘇格蘭士兵在戰場中央挖土要埋葬其兄弟的屍體,而再逼使三位軍官又次聚首,大家研討了如何處理在場上曝曬中的士兵屍體,也因為各自有機會為死去戰友入土為安,也暗喻著雙方的怨恨已開始消解中,而再經過接著第三天的互動,士兵很自然地坐下聊天,一起踢球及玩樸克牌,其實大家早已忘記了之間是敵人的現實。
  兩軍的情誼更為堅固,當德國軍官主動地前至法國戰線,通知“敵人”說其後方迫擊砲要轟炸,邀請法軍前往其戰地避難,在一輪轟炸之後,法軍明白接著是輪到其後方開始反擊,也同樣邀請德軍到他那處躲一躲。
  大家都知道,兩軍交戰是不能存有情誼,這兩支隊伍看來已經沒辦法對峙下去,再加上士兵們的家書寄回後防,兩軍高層也察覺了這場危機,涉及這場通敵包括德軍部隊,被調往東部打蘇聯軍,那位法國中將也受到對付,而蘇格蘭神父也被喚回去,也只有男女高音的夫婦已意識到前途茫茫,選擇了當法國俘虜逃離祖國。
  電影中有一段對白,蘇格蘭軍官與神父交談中,神父提問要如何向上層報告今晚事情,軍官說:『就說德軍沒有開火』,神父說:『啊...那是事實。』『但我相信今晚之事,是因為大家都想暫時忘記戰爭吧!』,軍官回答說:『可是戰爭卻沒有忘記我們.....。』
  這是一部抗議戰爭的電影,所以要看緊張刺激的戰爭鏡頭,此片欠奉,也只留下一個感傷的結局,我極力推薦給大家,這是一部值四星(非看不可)的電影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