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6年9月30日 星期六

從戲劇看文化

  實在很高興有版友在這裡提出探討電影文化的觀點,雖然只觸及電視劇,不是電影,但是也沒關係,反正電視劇與電影的潮流是互輔相成的。
  從你 拿出了一堆中國影劇的名字來看,可以從中暸解到,這些皆是成功流入海外,較為流行及出名的作品,實際上不能夠反映出目前整個中國的市場,因為這些作品較有 口碑及有票房,所以才廣為海外人仕所知,而事實上中國每年拍出數十部電視劇,每省數家電視台的創作數量來看,依我猜想,歷史影劇的比率可能只有十分之一而 己。
  那麼,你所看到或認識的歷史影劇,也只能夠反映中國本身,或海外(香港、台灣、馬新)觀眾喜歡的口味,而不是中國電視劇創作上的缺失,兩者有很大的差別。
  我有這番見解,是因為從制作費的角度來看,較為貼近中國民眾的影劇創作,必然最為省錢,也至少在美術及服裝不須太花錢,這也是為何在古裝劇遠比時代劇為少,勿論是台灣、韓國或香港的情況都是一樣的。
   也因為歷史影劇太流行之故,再與西方影劇比較之下,你當然會發覺美國少了這種古裝因素,其實這也與美國本土文化有關,大家都知道,美國建國也只不過百多 年的歷史,他們最早期的歷史,也只是牛仔西部,也因為他們沒有中國如此多姿多采的兩千年歷史文化,所以他們只能鑽研現代文化史,一點也不足為奇。
   若重談歷史影劇,我個人認為,這絕對是不可熄滅的火種,因為我超愛這些影劇,因為時至今日,能夠動用如此龐大人力、物力、風景、地方古蹟,所拍出來的效 果,實在是賞心悅目,例如古代戰爭的場面,千軍萬馬的效果,香港與台灣的影劇根本就不可比擬,這也是為何這些古裝影劇深受全世界華人喜愛的真正原因。
  更重要一點即是,中國影劇的拍攝及創作非常認真,台劇經常拖泥帶水,港劇又多是肥皂劇,反觀中國影劇已逐漸受到重視,他們的作品水準也不斷提升,也是我們身為華人的驕傲,而且我們可以觀賞到更嚴謹的創作。
   無可否認的是,勿論是電影或影劇是乃視市場需求而定,我記得看過一篇分析影劇的文章所提及,人類總是喜歡有“偷窺”他人生活點滴的心理,例如流星花園、 還珠格格的成功,內裡的角色是我們一般平民所無法攀越的,而只從影劇上暸解及滿足,如上流社會的愛情故事,公主的愛情史等,同樣的,我們這一代人也不知道 皇帝或大俠是怎麼當的,影劇就可以告知我們這一切。
  再加上,西方人也開始注意中國的歷史文化,從臥虎藏龍成功打開海外市場的大門,接著的英雄等等,直至馮小剛的夜宴,皆是朝著這個方向走,也可見這些歷史元素乃是我們中國人的最大本錢。

沒有留言: